• yl23455永利官网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干货 | 分析方法验证中耐用性验证的剖析

    分析方法
    药通社
    2023/03/14
    9860



    对于开发出来的分析方法,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验证,其中耐用性的验证非常重要,分析方法的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是为了考察方法本身对于可变试验因素的抗干扰能力,对于微小变化的理解,千人千面,到底多少算微调,多少算大的调整,对于液相色谱法中,本人对以下变动因素进行举例解析:


    一:色谱柱的选择



    在做色谱柱耐用性选择时,需要选择不同品牌,不同批号的色谱柱,至少筛选3个不同厂家生产的色谱柱,并且需要保证不同厂家的色谱柱系统适用性应符合要求,色谱峰出峰顺序不变,目的一是为使用方便,采购方便,并且采购部门在价格上也有主动权,另一个方面有的色谱柱厂家可能某一款色谱柱停产不生产了,或者更新换代后,不一定适用样品的检测,因此色谱柱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项。

    对于不同的检测项目,还要具体分析,譬如,对于有关物质的检测,往往要求几个杂质甚至十几个杂质的分离,因此为了保险起见,我一般选择比较知名厂家知名品牌的色谱柱,虽然价格上会贵一些,但是质量上会更有保障一些,对于含量和溶出的检测,色谱柱的使用频次较多,检测量较大,色谱柱在这里就属于易耗品,在有些项目要求不是太严格,譬如只要主峰塔板数能满足要求,重复性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我一般选择便宜且易获得的色谱柱,但是同样也是需要选择至少3个厂家的色谱柱。


    二:流动相比例的验证



    首先,在反向色谱法中,流动相比例的调整,往往对样品的检测影响较大,流动相中有机相的比例较大,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主峰出峰时间靠前,水相的比例较大时,出峰时间往往靠后,是因为反相色谱中,色谱柱的填料是非极性的,而流动相是极性的,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当流动相有机相比例提高后,即降低了流动相的极性,流动相的洗脱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样品出峰会靠前。

    在做含量和溶出的方法验证时,流动相比例变化±5%,只要主峰的拖尾因子和理论塔板数能符合要求,一般对样品的检测结果影响不太明显(含量的结果的变化量≤2.0%),如果不满足要求,将流动相的比例变化收紧到±2%,继续进行测试。

    例如:甲钴胺含量的检测


    从结果来看,流动相中有机相的比例变化±5%,系统适用性中,对照品溶液的塔板数均大于3000,含量的变化量均小于2.0%。耐用性良好。

    但是对于有关物质的研究,流动相比例变化±5%,影响非常大,是因为有关物质的研究,需要关注的杂质往往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在同一个体系下既要使各个杂质能有效分离,流动相中比例的变动可能导致某个杂质和相邻的杂质不能有效分离。那么,我们在方法验证中,怎么调整流动相的比例呢,我的做法是一般在保证一相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另一相。

    举个例子:维格列汀有关物质的检测

    流动相A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比例,水相中既有磷酸盐缓冲液又有水相、有机相中既有乙腈又有甲醇,那么我们现在有如下4个设计方案,把水相看做一个整体,有机相看做一个整体。将有机相的比例调整。


    这样既考虑了在流动相有微小变动的情况下,系统适用性溶液中各个杂质都能有效分离,也能保证供试品溶液中各个杂质的检出量均小于10%,能起到验证方法的目的。

    但是,假如某个验证的条件试验结果数据超过要求的限度范围内,则需要对该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三:柱温和流速耐用性范围的考察



    液相虽然经过校正,但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柱温允许±1℃~2 ℃等,仪器流速误差小,但仍然进行有±10%~20%的变动耐用性考察,因此,柱温和流速的耐用性不需要考察太大的范围内,柱温一般验证范围为±5℃,流速一般±0.2ml/min,但是如果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结果不符合可接受标准,则需将柱温范围收紧到±2℃,流速的范围收紧到±0.1ml/min继续进行验证,如果还不能符合可接受标准,则需对检测方法进行严控,并在质量标准中进行说明。


    四:检测波长的耐用性考察



    需要分2个方面来讲,含量和溶出的耐用性考察和柱温流速一样,不需要太大的范围,一般±5nm就行,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有关物质的耐用性考察,有关物质中,各个杂质的响应值不同,有的甚至差别很大,假如检测波长耐用性范围调整的过大譬如±10nm或者±5nm,会导致检测结果差别较大,特别是一些杂质需要加校正因子,结果差别更大,就失去了验证的意义,因此,有关物质的波长的耐用性调整为±2nm就可以了。

    这样,通过全套的耐用性的考察,将检测方法确定下来,在正常的样品检测下,在耐用性变动参数范围内改变参数均不算改变方法,达到了方法验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9101)
    [2]《药品GMP指南》(2010年修订)
    [3]欧洲药典质量标准的起草技术指南

    相关阅读:
    聊聊“清洁分析方法验证(HPLC法)关键点”》



    *声明:本文由入驻yl23455永利官网的相关人员撰写或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yl23455永利官网的立场。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6.9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yl23455永利官网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页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页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页
      AI应用帮助

      全球新药治疗领域统计

      更多

      全球新药靶点统计

      更多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