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l23455永利官网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开启智能攻击!她要给肿瘤递送一匹“特洛伊木马”|科技不一“Young”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肿瘤 特洛伊木马
    2024/07/23
    171


     走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在墙壁的电视屏上

    可以看到这样神奇的一幕:

    纳米机器人

    熟练地穿梭在人体血液组织中,

    遇到肿瘤就会像特洛伊木马一样

    释放出药物“伏兵”

    从而阻断肿瘤血液供应,

    诱导肿瘤局部形成血栓,

    “饿死”肿瘤。

     这是一场发生在微观世界的斗智斗勇

    只有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这个科技“狠活”的研发人之一

    便是北京杰青、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李素萍

     在她的描述中

    这个纳米机器人

    实际上是一个管状结构

    长度大约90纳米,

    直径大约19纳米,

    最重要的工作方式

    是识别肿瘤血管表面的靶分子,

    并随之开展智能“攻击”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跟随李素萍研究员

    去看看她为人类的抗癌之战

    提供的“新武器”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甚至被称为“众病之王”。然而迄今为止,人类对付癌症的手段却十分有限、疗效也有待提升。


    即使近年来靶向疗法、免疫疗法等新方法的出现,也存在靶向性不理想、毒副作用比较高的弊端。


    能不能开发智能纳米药物,实现精准识别病灶并递送药物,以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一个美好的初衷背后是李素萍十多年的追梦故事。

     将“智能纳米机器药物靶向治疗肿瘤”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科幻故事”变为现实,是她持之以恒的探索方向。


    “瓶颈问题在科研当中是经常会遇到的,能让研究人员百折不回的是找到乐趣。”李素萍说。


    这句话也印证了她的科研经历。在智能纳米机器药物研究中,仅仅将这个机器人的外形确定做成管状就经历了长期的实验条件摸索。

    “设计成像三明治一样的结构,或者像DNA四面体……多种多样的设想我们都尝试过,无论什么设计都需要接受检验,我们会评估它们的形貌均一性、分散度、制备的可重复性等,还会通过动物实验模型评价其疗效、安全性、毒理性。期间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会陷入不断放弃、重新寻找的循环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实验去尝试、去探索。”


    科研不会一帆风顺,创新之路“充满挑战也充满成就感”,当一个个难题被攻破,欣喜油然而生。


    这项纳米机器人精确栓塞肿瘤血管技术曾被美国《The Scientist》杂志评选为年度科技进步之一


    2020年,李素萍主持的智能纳米机器药物靶向治疗肿瘤项目获得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和激励,在项目的资助下,能够让我更自由地去探索和推进相关科学问题。”

    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学者提供连续三年的资助,让他们心无旁骛地进行创新。


    在项目资助下,李素萍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成功地将第一代智能纳米机器药物进行了迭代升级,实现了更智能、更容易规模化生产的目标。


    借助北京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东风”,李素萍团队的研究成果也已经走出了实验室。

    其团队成立的基于智能纳米载体技术的诊疗产品研发公司君全智药于2020年投入运营。“团队组建这家公司的初衷是推动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智能纳米药物实现实际应用。”李素萍说。

    近年来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促进科研人员、企业人士和医院医生直接对话交流,或直接资助三方人员进行项目合作,都是引领技术走向临床应用的积极信号。


    那么我们离纳米机器人真正走向临床到底还有多远?

    李素萍说,医疗技术以安全性为第一,这个时间很难估计。目前研发团队在和相关医院做介入研究,尤其在和肝癌介入栓塞技术进行一些联合应用、局部介入治疗探索。要不断进行体系安全性优化和有效剂量控制,希望这项技术可以朝着更加智能化方向迭代


    展望未来,李素萍这样大胆设想:“随着先进材料的发展,智能纳米药物有望实现体外遥控抵达身体病灶部位。”



    四十五年前,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博士大胆预测,未来的分子机器将在纳米机器人手术和体内药物定位输送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赋予了人类如同缩小的孙悟空般深入了解微观世界的工具和手段,使得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生物世界的奥秘。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有望利用纳米机器人应对多种疾病的挑战,比如开发肿瘤“杀手”、创新心血管疾病疗法等,造福大众……在人类不断追求健康和发展创新技术的探索过程中,到处闪耀着科学的星火光芒。




    未来会出现吗?

    想知道就去创造吧。

    这就是北京杰青的宣言和行动!

    版权声明

          本文由“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公众号原创。欲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后直接回复“转载”,按照要求转载即视为获得授权。

    长按二维码关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想了解更多资讯,快来加入我们吧~

    往期 · 推荐

    推进“三城一区”建设专题研讨班取得阶段性成果

    北京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这款无人机,比A4纸还轻!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席大大: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yl23455永利官网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页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页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页
      AI应用帮助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