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括类器官、微流控芯片、3D生物打印在内的体外组织工程技术已经成为再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并成熟应用于平面和管状组织的构建,但这些技术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类器官和微流控芯片多适用于小尺寸、微模型组织的构建,难以模拟高级别的器官功能;3D生物打印虽然可以构建较大尺寸的仿生组织结构,但其“挤出式”打印方式容易对组织造成损伤,打印速度和分辨率也难以满足大规模、高精度的需求。 人体器官的功能和结构极为复杂,以人体最大的器官——肝脏为例,成人肝脏由大约50万—100万个六边形结构的肝小叶所组成,约一万亿个细胞和致密交错的血管及胆管网络行使着代谢、合成、解毒等500多项重要功能。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