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医脉通肿瘤科
前言
近年来,以PD-(L)1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治疗药物逐步从NSCLC的晚期治疗进阶至可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取得了众多突破性进展。褚倩教授表示,目前针对可切除NSCLC患者的免疫治疗模式探索主要包括三类,即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以及“夹心饼”模式的围术期治疗(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其中,“夹心饼”模式的围术期免疫治疗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成为近年来NSCLC领域的探索热点,以NEOTORCH、KEYNOTE-671、AEGEAN、CheckMate-77T、RATIONALE-315为代表的多项围术期免疫治疗III期临床研究均达到阳性结果[2-6],力证新辅助免疫治疗+辅助免疫治疗能够为可切除的NSCLC患者尤其是无 EGFR/ALK 等驱动基因突变人群带来综合获益。基于此,《共识》给予了明确推荐意见:推荐驱动基因阴性可切除的II~IIIB 期 NSCLC 人群接受围术期免疫治疗[1]。
我国肺癌患者在疾病分期、基因背景和病理特点上与西方国家存在显著差异[7]。因此,基于本土化建立符合中国患者的诊疗策略尤为重要。可喜的是,目前的围术期免疫治疗探索多为本土化研究,这极大丰富了我国NSCLC患者的围术期治疗选择。其中,NEOTORCH研究作为首个全部纳入中国人群的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前瞻性III期临床研究,创新性采用了“3+1+13”治疗模式,打响了我国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第一枪,见证了中国原创研究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彰显了中国原创研究的强劲实力。研究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围术期治疗可切除III期NSCLC患者可显著延长无事件生存期(EFS),疾病复发、进展及死亡风险降低达60%(NE vs 15.1个月,HR=0.40,95%CI:0.28-0.57,P<0.001);主要病理缓解(MPR)率(48.5% vs 8.4%)和病理完全缓解(pCR)率(24.8% vs 1.0%)同样取得大幅提升[2]。对此,《共识》特别指出,特瑞普利单抗基于NEOTORCH研究成为中国首个获批 NSCLC 围术期适应证的免疫治疗药物,正式开启中国可切除NSCLC患者围术期免疫治疗的新时代[1]。
进行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降低患者肿瘤分期、提高R0切除率,消除微转移病灶,从而可进一步降低NSCLC患者术后疾病复发、转移风险,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吴莹莹教授表示,结合KEYNOTE-671、IMpower010、KEYNOTE-091/PEARLS等相关研究结果可发现,新辅助/围术期免疫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术后辅助免疫治疗。这提示对于可切除的NSCLC患者,应尽早介入免疫治疗。对于新辅助治疗的应用不能仅局限于局部晚期NSCLC,而应积极考虑在适宜手术的患者中前置使用,尤其是对于N1、N2期患者,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此外,需注意短程新辅助免疫治疗可能不足以产生免疫治疗效果,但如果治疗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肿瘤进展或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从而失去手术时机,因此对于新辅助免疫治疗最佳周期的确定至关重要[1]。
虽然目前针对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开展的临床研究众多,但探索方案多设计不一,目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周期多采用3-4周期。其中,NEOTORCH和CheckMate 816 研究均设计为3个周期新辅助免疫治疗,两项研究均取得了pCR/MPR以及EFS的显著获益[2,8,9];CheckMate 77T、KEYNOTE-671、RATIONAL-315和AEGEAN 研究则设计为最多 4 个周期的新辅助免疫治疗,同样取得了良好结果[3-6]。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报告的CheckMate 77T研究事后分析显示,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完成4个周期新辅助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和不足 4 个周期治疗的患者pCR 率(32.3% vs 35.0%)和MPR率(46.2% vs 40.0%)相当[10]。且CheckMate 816 研究3周期与CheckMate 77T研究4周期新辅助免疫治疗的pCR/MPR在数值上同样相当[9,10]。
基于以上研究证据,《共识》给予了相关推荐意见:推荐新辅助免疫联合含铂化疗治疗周期数为 3~4 个周期,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及手术方案时间进行适当调整[1]。但总体而言,目前尚未能明确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最佳周期数,相关跨研究对比也存在局限性。目前正在进行的neoSCORE II期研究将头对头比较3周期与4周期新辅助免疫治疗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或可为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更多证据,也期望后续能够有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披露。此外,在进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同时,也需注意新辅助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免丧失手术治疗机会。
进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有助于清除微转移病灶,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风险,巩固患者获益。吴莹莹教授表示,既往IMpower010 和 KEYNOTE-091研究均提示,进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 [11,12]。但两者研究设计略有不同,术后接受辅助含铂化疗并不是KEYNOTE-091研究的必须条件,然而该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接受过辅助化疗的患者HR为0.73,而未接受过辅助化疗的患者HR为1.25[12],提示辅助化疗后序贯辅助免疫治疗可带来DFS获益。
褚倩教授指出,对于接受过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患者,目前开展的围术期研究探索多采用最长持续一年的免疫单药治疗辅助方案。而NEOTORCH研究创新性的加入了1 个周期的术后辅助免疫联合化疗作为巩固治疗,进而开创性的应用了“3+1+13”治疗模式,并取得了成功探索。“3+1+13”治疗模式更符合临床实践,术前3周期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在保证治疗疗效的同时还可缩短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术后1周期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的强效全身治疗有助于消除在手术干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的肿瘤局部甚至是全身的微小播散,增强全身治疗强度;术后 13周期的特瑞普利单抗维持治疗可进一步增强患者的疾病控制,助力患者取得更长久的生存获益。该治疗模式的优势在研究结果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可切除III期 NSCLC 人群中可显著降低 60% 的疾病复发、进展及死亡风险,优于其他术后仅接受单药辅助治疗的研究,提示术后加入1个周期的免疫联合化疗可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1]。基于此,《共识》明确指出:对于接受过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可切除的II~IIIB 期 NSCLC 患者,推荐单纯辅助免疫治疗或者接受 1 个周期的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巩固治疗再行免疫单药维持治疗[1]。
从全局视角而言,进行新辅助免疫治疗+辅助免疫治疗有望为可切除的NSCLC患者带来更为积极的治疗结果,且结合术后辅助化疗或可进一步巩固疗效。此外,目前对于术后辅助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仍在进一步明确中,对于达到pCR或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的患者能否适应性给予“药物假期”仍在进一步探索中。
《共识》深入剖析了当前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的热点与难点,为中国患者的本土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宝贵指导。《共识》强调了围术期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阴性可切除NSCLC患者中的重要作用,并特别指出了NEOTORCH研究作为中国原创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其“3+1+13”治疗模式为后续围术期免疫治疗探索提供了创新思路。相信随着这一《共识》的发布,将进一步助推我国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助力更多患者实现治愈目标。
- 褚倩 教授 -
医学博士 三级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 胸部肿瘤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 候任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免疫学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 候任主委
- 吴莹莹 教授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委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擅长肺癌,食管癌,胸腺瘤等实体瘤的治疗
声明
觉得有用,请“分享 点赞 在看”一连三键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