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23455永利官网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药谷ME&WE | 迦进生物:国内小核酸偶联药物的“破局者”

小核酸偶联药物
2024/09/30
416



技术追“新”,以突破制胜速度;生态追“新”,打造“产业雨林”;理念追“新”,抓创新策源制高点。从“中国新”“全球新”,跨越山海,眺望世界,创新基因在张江蓬勃延续。第四届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即将启幕,一批“新质生产力”正在张江药谷绘就蓝图,向新而行。今天,国内小核酸偶联药物的早期入局者——迦进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迦进生物”)来讲述他们的故事。


点击上方视频看迦进生物如何在国内率先布局小核酸偶联药物


作为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的新赛道之一,小核酸药物(XOC)以核酸为靶标,通过对蛋白翻译过程的调控来实现疾病治疗,具有靶点丰富、研发周期短、药效持久、临床开发成功率高等优势,有望引领第三次现代制药的浪潮。

随着偶联技术、小分子毒素及抗体修饰技术的进步和突破,一系列生物偶联药物(XDC)的新技术路径也在不断涌现。作为国内率先布局小核酸偶联药物的企业,迦进生物专注于以偶联方式实现小核酸的肝外递送,填补了国内在这一细分领域的空白


率先入局,落地张江

小核酸药物研制始于1987年,并于2000年后迎来了第一波浪潮,此后,由于成药性、稳定性和递送等方面的挑战,发展缓慢。“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核酸药物完成了跨越式发展,成功解决了肝脏递送问题,使得这一领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迦进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OO张雪峰介绍道。


迦进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OO 张雪峰


但小核酸的肝外递送仍是一个难题。“小核酸偶联药物结合了抗体偶联药物和小核酸药物的优点,可实现非肝靶向递送。”张雪峰介绍。与化学药物和单抗药物相比,小核酸药物可以靶向不可成药的靶点,并基于DNA序列互补的原理进行设计,使其在新药开发方面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在此基础上,小核酸偶联药物利用具有生物靶向性的抗体或者是多肽分子,把小核酸药物更精准、更高效地递送到特定的组织和器官中。


此外,小核酸偶联药物规避了传统抗体偶联药物因为毒素的偶然释放带来的风险,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1年11月,Avidity Biosciences的小核酸抗体偶联药物(AOC)首次进入临床研究,为AOC领域释放出积极信号。而彼时,国内在XOC领域的入局者仍然屈指可数。


张雪峰与同为清华大学生物系的校友吴昊(现任迦进生物创始人兼CEO)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技术变革已经到来,迦进生物由此诞生。


很快,一支专业团队便组建完成,多数成员来自清华大学和国内外知名的生物医药公司,在抗体偶联药物开发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迦进生物实验室


今年6月中旬,迦进生物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张江生命健康产业孵化天使基金(张科禾苗基金)I期独家投资


“这也是我们选择落地张江的原因。在人才之外,这里还有载体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支持。例如,张科禾苗基金的投资补足了公司在科技创新“从0到1”阶段的资本短板。同时,张江药谷通过打通“转化-孵化-产业化”链条,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助力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新锐加持

开发出创新的、满足临床需求的小核酸偶联药物,是迦进生物的核心目标。“只有创新才能带来更好的药物,才能为医生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的可能性,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张雪峰表示。


药物偶联方式主要分为随机偶联和定点偶联两类,这两种方法对药物抗体偶联比(DAR)、均一性,以及药物的活性、耐受性和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彼时,尽管Avidity Biosciences公司已经进入到I期临床试验阶段,但其主要采用的是随机偶联工艺。相比之下,定点偶联因其DAR值更易控制,产出的ADC药物均一性更好,已成为偶联方法的研发趋势。


“我们团队就依托于此前在偶联药物的丰富经验,加之对这个领域的充分调研,持续进行研发创新。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但创业本身就是一段不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历程。”张雪峰回忆。


迦进生物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验


历经持续的创新攻关,迦进生物成功研发了“定点偶联”工艺,基于自主研发的偶联技术和化学连接子(Linker),其开发的小核酸偶联药物在收率、纯度、均一性以及体内/外活性方面比“随机偶联”工艺开发的药物实现了显著的提升。


“例如,在偶联的收率上,以前随机偶联只能实现20%到30%的产物,70%左右产物都会被抛弃和浪费,我们的定点偶联方式将产率和收率进一步提高到70%以上不仅优化了工艺,也降低了成本。”张雪峰表示。


得益于迦进生物的创新发展,张雪峰去年荣获“张江生命健康产业年度新锐人物·2023”奖项


推进临床,谋划未来

一年过去,张雪峰又将迎来一件令他颇有成就感的事情:“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我们的首条管线CGB3002有望在今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迦进生物管线摘要图


CGB3002是迦进生物依托于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核酸药物肝外靶向递送平台开发的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创新药物。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群。该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思维、记忆和独立生活能力,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全面性瘫痪。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阿尔茨海默病不仅对患者个体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还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张雪峰介绍公司产品进展


张雪峰介绍,CGB3002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这一载体主动向中枢神经系统递送药物和国内外其他竞品相比,CGB3002分子量更小、更易表达、有着更低的免疫原性以及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工艺。“目前,我们正积极推动CGB3002进入临床试验,以尽快为患者带去福祉。”


此外,迦进生物的入脑多肽-Brainferry平台也有望辅助包括小核酸在内的大分子药物突破血脑屏障,为更广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变革。据了解,迦进生物正在加快另一产品CGB1001的临床进度。作为一款抗体-siRNA偶联药物,CGB1001可用于治疗1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数据显示,CGB1001在临床前的DMD动物模型上取得了积极结果,单次给药后在mdx小鼠的腓肠肌中将全长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恢复到健康组织水平80%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保持伽进生物的先发优势,抓住小核酸偶联药物产业发展的机遇,研发出更多、更好的药物,致力于在小核酸偶联药物领域展现张江创新实力,这也是我们给自己立下的目标和愿景。”张雪峰坚定地说道。


这一愿景不仅体现了迦进生物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也展示了其在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许多像迦进生物一样的张江药企正致力于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