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FAP)是一种II型膜结合糖蛋白,具有二肽基肽酶和内肽酶活性,由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过表达产生,尤其是在腹膜转移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等伴有强烈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反应的肿瘤中尤为明显,而正常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无FAP表达或低表达。FAP与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免疫抑制及预后密切相关,继而成为肿瘤靶向诊断和精准治疗的重要靶点。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 FAPI) 可与FAP特异性结合,使得FAPI成为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靶向分子探针。
恶性肿瘤腹膜转移是一种常见的晚期癌症并发症,当腹盆腔游离癌细胞或微癌灶定植于腹膜时,其可通过诱导腹膜间质纤维化及影响肿瘤微环境进而促使腹膜转移,尤其在胃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中较为常见。然而,腹膜转移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对腹膜转移癌的检测存在一定局限性。18F-FDG 是目前肿瘤PET显像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示踪剂,但因肠道的生理性摄取掩盖一些微小腹膜转移灶而存在假阴性。而FAPI在肿瘤中摄取高,同时背景摄取低(如肝脏和胃肠道的生理性摄取低),具有非常理想的肿瘤背景比(TBR),因而能提高腹膜转移癌的检出率。由此可见,FAPI-PET/CT在腹膜转移癌的早期、精准检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助于精准评估肿瘤分期和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患者,女,49岁,于2021年08月在外院诊断乙状结肠癌,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乙状结肠)浸润型中分化腺癌,肠周淋巴结见转移(8/21),脂肪组织内找到癌结节2枚。术后行30周期化疗,期间规律复查CT提示病情稳定。2024-10-10复查,癌胚抗原:75.77 ng/ml。
增强CT检查:


▲图1:乙状结肠术后改变,术区见环状吻合器致密影(箭头),吻合口未见增厚,未见异常强化灶。图2:右侧附件区见一低密度结节影(箭头),与子宫分界欠清,考虑卵巢影可能。
18F-FAPI PET/CT显像:

▲图3:乙状结肠癌术后,术区吻合口旁见高代谢实性结节(箭头),大小约0.6 cm×1.0 cm,放射性浓聚,SUVmax 7.1,考虑肿瘤复发。

▲图4:同上患者,右侧附件区见团块状放射性浓聚灶(箭头),范围大小约2.0cm×1.4cm,SUVmax 10.5,同机CT呈等/低密度,考虑右侧附件腹膜转移癌。
择期行肿物及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术后病理提示:


▲图5:乙状结肠肿物,考虑中分化腺癌。图6:右侧输卵管伞端及卵巢均可见癌组织累及。
患者,男,59岁,诊断:乙状结肠腺癌。于2025年1月17日开始第一周期化疗,3月31日开始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目前共8周期化疗联合7个周期靶向治疗。现为进一步评估疗效行PET/CT 检查。

左:18F-FDG
PET/CT显像
(MIP图)

右:18F-FAPI
PET/CT显像
(MIP图)
▲图7:18F-FAPI PET/CT显像较18F-FDG PET/CT显像检测到更多的腹膜转移灶。
图8:





左: 18F-FDG
PET/CT

右:18F-FAPI
PET/CT
▲图8:18F-FDG PET/CT显像(A)及18F-FAPI PET/CT显像(A1)均可见乙状结肠放射性浓聚。18F-FAPI PET/CT显像(B1-D1)见腹腔、盆腔多个放射性浓聚灶,而18F-FDG PET/CT显像(B-D)未见异常浓聚。该患者经临床多学科讨论后,考虑为多发腹膜转移癌。
1、无需空腹,无需控制血糖。
2、进行食道钡剂造影或钡剂灌肠者,7天内尽量不做该检查。
3、不穿有金属物件的衣物,不佩戴金属饰品。
4、检查时请携带好外院资料(包括:病史、CT、MRI片及报告,各种化验、超声、病理报告,手术记录,出院小结等)。
5、检查前先到核医学签到窗口签到,然后等待工作人员安排下一步事项,包括问诊、注射、上机前饮水、排尿等。
6、检查时需平卧15分钟,不能有任何移动,无法坚持者请提前告知。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85年,是集诊断、治疗及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也是广西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核医学科是集功能分子影像、核素靶向治疗和功能测定为一体的综合特色学科。科室配置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PET/CT、SPECT/CT、医用回旋加速器、正电子药物合成系统等。科室目前开展PET/CT显像应用于肝癌、鼻咽癌、肺癌、妇科肿瘤、淋巴瘤、黑色素瘤等各常见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后再分期和疗效评价、以及放疗生物靶区勾画等。SPECT/CT全身骨扫描、肾动态显像及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甲状腺显像、甲状旁腺显像、淋巴显像等多种检查已经成为科室常规检查项目。在核素治疗方面,科室设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骨转移等疾病的核素靶向治疗门诊及治疗病房。

科室现有医技护人员29人,包括医师组13人,技术组12人,护理组4人;医师组具有正高职称医师3人,副高职称医师1人,主治医师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具有住培带教资格6人。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河堤路71号
科室位置:101号楼1楼PET/CT检查室
△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青秀院区
来源 | 核医学科
编发 | 宣传科
文稿 | 蒲维维、柴华
编辑 | 李爽
审核 | 陈维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扫码关注 便捷服务 -



健康科普 医院动态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