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23455永利官网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李延兵教授:从结构创新到疗效验证,森格列汀树立DPP-4抑制剂治疗“新标杆”

DPP-4 中山大学 2型糖尿病
06/16
6

编者按:

DPP-4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T2DM)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为适应多元临床需求,持续优化升级,中国新一代高选择性DPP-4抑制剂森格列汀,凭借分子结构上的突破性创新,为实现更优质血糖控制奠定基础,展现出“Best-in-Class”的潜力。《国际糖尿病》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延兵教授,对此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为优化T2DM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国际糖尿病》

作为2型糖尿病(T2DM)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DPP-4抑制剂在疾病全程管理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您如何评价其在临床治疗路径中的定位与价值?


李延兵教授:DPP-4抑制剂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近年来在T2DM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巩固,已成为国际与国内指南一致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2025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1]在T2DM用药路径中,将DPP-4抑制剂作为实现维持体重/血糖目标的重要推荐药物。《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2]一如既往将DPP-4抑制剂纳入T2DM患者高血糖治疗路径,并作为二联治疗推荐。在《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3]中,DPP-4抑制剂被推荐作为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高危因素、心力衰竭(HF)或慢性肾脏病(CKD)的老年T2DM患者单药治疗的首选方案


从机制上来看,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体内DPP-4酶的活性,有效延长内源性GLP-1的半衰期,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这类药物自2009年在我国上市以来,已积累十余年的临床使用经验,在多个本土研究中显示,其可降低HbA1c约0.4%~0.9%,且单药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同时对体重影响中性,整体安全性优良[2]


治疗策略层面,DPP-4抑制剂在早期联合治疗中也展现出“黄金搭档”的角色,包括与二甲双胍的二联治疗,以及与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的三联治疗。《基层医疗机构DPP-4抑制剂应用专家建议》明确指出,二甲双胍单药且经充分剂量调整治疗3个月后,血糖控制仍未达个体化目标患者,尤其是餐后血糖(PPG)控制不佳患者,可联合DPP-4抑制剂治疗[4]。《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三联优化方案中国专家共识》[5]表示,以二甲双胍+ DPP-4i+ SGLT2i为代表的口服降糖药(OAD)三联方案,覆盖糖尿病多重病理生理机制,且具有优化降糖、心肾获益及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等作用,适用于多数T2DM患者。


因此,无论是作为单药使用的“安心能手”,还是联合治疗中的“关键拼图”,DPP-4抑制剂已成为T2DM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糖尿病》

森格列汀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选择性DPP-4抑制剂,被认为是“Best-in-Class”的创新代表。那么相比其他DPP-4抑制剂,它在分子结构及靶点结合方面有哪些突破性的机制创新?


李延兵教授:森格列汀是一种在西格列汀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而获得的全新化学结构的DPP-4抑制剂,其分子设计在多个层面进行了创新,旨在提升药物的靶点亲和力与体内稳定性。


图片


  • 一方面,在酰胺键N原子邻位的C原子上引入甲基,不仅通过范德华力增强与DPP-4酶的结合亲和力,也因增加位阻而显著提升了酰胺键及整体分子的稳定性,为药物与靶点间更持久的作用提供结构基础。


  • 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分子母核,去除三氮唑结构中的一个氮原子,重新分布分子内电荷,并与甲基引入所带来的位阻协同,诱导酰胺键翻转,使其羰基与氨基形成内源性氢键六元环结构,进一步稳定分子构象。


重构效学优化的协同作用,使森格列汀可与DPP-4形成稳定的共晶结构,体现出更高的结合亲和力与更长的体内作用时间,为其在降糖治疗中的持续疗效奠定了坚实基础。而I期临床研究结果[6]则充分验证了其分子结构优化的实际临床效应。


  • 药代动力学(PK)数据显示,森格列汀口服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半衰期长,可确保持久疗效此外,结构优化还使森格列汀的肾脏排泄比例低,剂量低,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更具优势。


图片


  • 药效学(PD)数据进一步证实了森格列汀的高效性。研究发现,森格列汀50 mg即可达到与西格列汀100 mg相当的DPP-4抑制效果,且药物分子活性更强。这表明森格列汀在降低剂量的同时,并未牺牲药物活性,反而实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图片

《国际糖尿病》

基于药物结构和作用机制上的突出优势,森格列汀在降糖疗效、安全性等方面是否已显示出差异化优势?能否结合相关研究进行说明?


李延兵教授:基于更强亲和力、更高稳定性以及代谢特征,森格列汀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截至2025年6月,中国市场上共有11种DPP-4抑制剂,而森格列汀凭借其卓越的临床表现,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在关键III期研究[7-8]中,森格列汀50 mg单药治疗24周,HbA1c相比安慰剂降低0.72%;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4周,HbA1c相比安慰剂降低0.79%单药治疗24周时,HbA1c<7%的患者比例达到安慰剂组的3.5倍;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4周时,这一比例同样达到安慰剂组的3.5倍。这表明森格列汀不仅能有效降低HbA1c水平,还能显著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为患者带来更稳定的血糖管理。


在安全性方面,森格列汀同样表现出色。其克服了既往DPP-4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如鼻咽炎、头痛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这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良好的耐受性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此外,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研究数据,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森格列汀在24周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低血糖事件[7-8]。这一结果表明,森格列汀在降糖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低血糖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


总 结

图片



2型糖尿病(T2DM)的全程管理,尤其是早期治疗中,DPP-4抑制剂凭借确切的疗效、对体重影响小以及低血糖风险低等优势,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疗选择,并在国内外指南中占据重要地位。森格列汀作为国内创新型DPP-4抑制剂代表,其分子结构经过多维优化设计,形成独特的共晶结构,具备更强靶点亲和力和体内稳定性。系列临床研究证实,森格列汀不仅在降糖效果上更优或相当,而且在PK与PD特征、安全性与耐受性方面展现出优势,特别是在避免低血糖发生方面表现突出。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与临床应用的拓展,森格列汀有望引领国产DPP-4抑制剂实现从“可替代”到“高质量替代”乃至“引领”的跃升。




专家简介

图片
图片

李延兵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二级教授、内分泌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名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广东省卫生厅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主任

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垂体学组副组长

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组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国家级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优粤人才

国家重大慢病重点专项首席专家

广东省保健资深专家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三届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代谢与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胰岛B细胞保护及慢性并发症防治,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 BMJ、 Lancet、Diabetes Care、Metabolism 、Thyroid、JCEM等著名学术刊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成就奖等多个奖项。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ittee. 9.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5. Diabetes Care. 2025,48(Supplement_1): S181-S206.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01):16-139. 

[3]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4, 43(02):105-147.

[4] 余学锋,王爱红,母义明等.基层医疗机构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临床应用常见问题专家指导建议.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 30(2):81-85.

[5] 徐春,阎德文等.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三联优化方案(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中国专家共识.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08):561-570.

[6] Zhou C, Zhou S, Wang J, et al.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modeling of cetaglipt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2024,15:1359407. 

[7] Ji L, Lu J, Gao L, Ying C,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etagliptin as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25(12):3671-3681. 

[8] Ji L, Lu J, Gao L,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etagliptin added to ongoing metform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un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with metformin monotherapy.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25(12):3788-3797. 


往期推荐


苏青教授:立足现状,创新为翼——森格列汀开启DPP-4抑制剂治疗新篇章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图片


最新《国际糖尿病》读者专属微信交流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左边《国际糖尿病》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guojitnb),回复“国际糖尿病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
图片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