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特别制作
身边榜样系列报道
【天肿青年说】
以奋战在医院各个岗位的青年榜样
点燃新时代的青春梦想

既是追梦者
更为圆梦人
【天肿青年】赵天锁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胰腺癌防治研究中心
副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学者
天津市青年医学新锐
挑战“癌王”
#普通外科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
2007年,赵天锁考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师从著名肿瘤学专家郝继辉教授,从事胰腺肿瘤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从恩师的言传身教中,深知胰腺癌的“恶”,求学阶段赵天锁便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胰腺肿瘤外科医生,解决胰腺癌的“痛”。毕业后,他毅然选择胰腺肿瘤作为专业方向,专攻以胰腺肿瘤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胰腺肿瘤外科是普外科中最复杂、风险最高的亚专科之一,胰腺肿瘤手术切除率低、难度大、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十年磨一剑,在科室前辈的指导与鼓励下,他勇攀胰腺外科手术“珠峰”,每年主刀完成百余台胰腺肿瘤手术,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脾胰体尾切除术等,并率先完成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等高难度、创新型手术,成功开展了保留功能的胰腺微创手术,为患者赢得“胰腺”生机。

医研结合
#探索胰腺癌的基础与转化研究
在过去30年间,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并不理想,被称为“癌中之王”。面对胰腺恶性肿瘤的快速进展和复发转移,他逐渐意识到医研结合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胰腺癌的基础与转化研究。2015年7月,在郝继辉教授的引荐下,赵天锁远赴国际知名癌症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主攻胰腺癌诊治的基础转化研究,立志将先进的医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胰腺肿瘤的诊治中,为解决胰腺癌这一世界难题探索新的方法。



近年来,赵天锁围绕肿瘤间质微环境与胰腺癌病生理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Research,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Theranostics,Cancer Letters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4篇,作为骨干成员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入选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学者、天津市青年医学新锐、首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树人计划卓越创新人才第三阶段。
甘为人梯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生的培养工作中,赵天锁总是不忘鼓励学生要耐住寂寞、潜心研究,不断探索胰腺癌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转化研究,争取改善胰腺癌的治疗困境,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研究生教学工作中,他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并以身作则,在繁忙的临床工作结束后,实验室中总能见到他指导学生实验的身影。此外,赵天锁特别注重引导研究生培育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例会报告、小组讨论、国际交流、论文撰写等具体环节,拓展学生们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同学们受益良多。

社会服务
#把服务做到百姓心坎上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赵天锁积极响应国家和医院的号召,报名参加“津医”援甘对口帮扶工作。在海拔近3000米的雪域高原-甘南藏族自治州,赵天锁不仅带去了“天肿”先进的医疗技术,更是毫无保留地帮助当地医生学习和掌握了前沿的治疗理念,造福当地患者。


“用一生的时间做好一件事”一直是赵天锁的信念,对他而言,这件事就是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虽然挑战“癌王”,抗击胰腺癌的路途艰辛且漫长,但他始终全力以赴,以患者为师,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在科研中探索问题,在转化中解决问题。每当看到患者的病情好转时,他就感到由衷的欣慰。



深耕医学,践行仁心仁术;勇攀高峰,不负生命重托。
——胰腺癌防治研究中心 赵天锁


素材 | 胰腺肿瘤科
推送 | 团委
编辑 | 党委宣传处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