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23455永利官网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Cell重磅 | 治愈乙肝,前进一大步!找到乙肝病毒感染人类的关键“开关”

HBV
02/25
42

乙肝,严重影响着全球的肝脏健康,约 5% 的人口受其影响。它会对肝细胞造成长期损害,是引发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超 2.5 亿人患有慢性 HBV 感染,每年因该病毒死亡人数超 100 万,是全球第二大致命感染源。

对乙肝病毒(HBV)的探索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前,治疗乙型肝炎面临诸多挑战。治疗乙型肝炎的主要难题之一,是现有治疗方法虽能阻止病毒自我复制,但无法完全清除受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导致病毒在肝脏持续存在并维持慢性感染

此外,乙型肝炎疫苗虽有效,但保持免疫力通常需接种加强针,且对已感染者无效,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常见的母婴传播感染情况。在非洲和亚洲某些感染率较高地区,疫苗和治疗的可及性也极为有限。

近期,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洛克菲勒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成功回答了几十年来的一个难题——HBV是如何建立肝细胞感染的?

相关研究结果,于 2 月 20 日发表在《细胞》(Cell)上,题为《A nucleosome switch primes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这一突破为新治疗方法打开了大门。

乙肝病毒.png


这个项目,初始于作者团队对病毒染色体外观和功能有兴趣,最终带来了关于病毒感染如何在人类细胞中建立的意外发现。

大约六年前,在威尔康奈尔大学的一次会议上,同在该校任职的 Schwartz 博士与 David 博士偶然结识。

从表面看,他们的研究项目并无交集,Schwartz 博士研究乙型肝炎,而 David 博士的实验室专注于基因表达如何通过表观遗传学过程进行调节。

随后,David 博士了解到,像乙型肝炎这样的病毒,会劫持表观遗传机制,甚至利用人类 DNA 包装蛋白来调节自身活性,这引发了他的兴趣。

彼时,Prescott 博士作为三机构化学生物学博士课程的博士生,正准备在 MSK 斯隆凯特琳研究所的 David 实验室工作,他对病原体表观遗传调控的兴趣,使 David 博士认为 HBV 是其探索的理想模型系统。

自然状态下的 HBV DNA 呈松弛的环形(左图),而在感染过程中它通过与人类组蛋白结合,从而染色质化,形成微型染色体(右图)

研究人员关注的核心谜团是一个关键的病毒基因,被编码为 X 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对 HBV 在宿主细胞中建立有效感染及其病毒基因表达至关重要,然而,X 基因本身却编码于病毒基因组中

这就产生了一个经典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即病毒如何产生足够的 X 蛋白,来驱动病毒基因表达并建立感染

Prescott 博士补充道,编码蛋白 X 的基因被视为病毒的癌基因,因为蛋白 X 会降解宿主中参与 DNA 修复的蛋白质,这不仅能防止宿主沉默蛋白 X 的活性,还会使受感染细胞更易积累多年来的 DNA 错误,进而引发癌症发展。

为挖掘蛋白质 X 的奥秘,Prescott 博士面临诸多挑战,现有的工具无法揭示感染关键早期的情况。此时,David 实验室在 DNA 包装、读取和修饰方面的专业知识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们首次成功生成 HBV 微型染色体,利用自身能力将病毒 DNA 与人类组蛋白(一种包装和组织 DNA 的蛋白质)复合

研究小组发现,为制造蛋白质 X,乙型肝炎病毒的 DNA 需组织成称为 “核小体” 的 DNA - 组蛋白复合物。核小体类似绳子上的珠子,绳子是病毒 DNA,珠子是宿主提供的组蛋白,DNA 缠绕其周围,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组成部分,而染色质构成染色体。

该项目这部分利用了洛克菲勒大学 Risca 博士的专业知识,Risca 实验室研究基因组的 3D 结构以及 DNA 包装如何控制基因转录。

Risca 博士称:“传统观点认为,将基因的 DNA 包装到核小体中会阻止或减慢细胞读出该基因以制造功能性蛋白质(如蛋白质 X)的能力。但在像人类这样的复杂生物体和感染我们的病毒中,基因调控并非如此简单。核小体在 DNA 上的存在和定位对指导细胞机制转录某些基因至关重要。我们发现编码蛋白 X 的 HBV 基因就是这种情况,病毒基因组上核小体的存在对产生功能性蛋白 X 的 RNA 转录是必要的。

这一发现为理解 X 基因如何被调节以及 HBV 感染如何建立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带来了潜在治疗机会。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能破坏这些染色质结构的形成,就可能破坏病毒开始和维持感染的能力。

为此,团队测试了五种已知会损害染色质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结果只有一种名为 CBL137 的抗癌候选药物阻断了肝细胞中蛋白质 X 的产生。

重要的是,它在极低浓度下即可发挥作用,比癌症临床试验参与者接受的剂量小很多倍,且使用剂量仅影响病毒,不影响人类细胞。

David 博士表示:“这让我们对开发治疗方法同时预防或限制副作用的可能性充满乐观。”

Schwartz 博士补充:“此外,如果这些结果经额外研究得到证实,我们认为该方法有望首次用于治疗慢性感染,可能代表一种潜在的治愈方法。” 研究人员还指出,CBL137 可能对靶向或研究其他染色质化 DNA 病毒(如疱疹病毒和瘤病毒)同样有用。

对于研究的下一步,研究人员表示,为推动团队研究开展潜在临床试验,接下来需研究 CBL137 在动物模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过由于 HBV 可感染的物种范围狭窄,动物模型受到限制。

论文链接:

http://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25)00102-3

免责声明

本文旨在行业资讯和知识分享,无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往期推荐



1.辉瑞血癌药 Adcetris 获批新适应症!显著延长难治性癌症患者总生存期
2.FDA首次批准!用于治疗罕见的脂质贮积病,同时获得优先审评、快速通道和孤儿药资格
3.Nature子刊 | 内脏脂肪坏处多多,皮下脂肪较为“友好”!揭开脂肪细胞的神秘面纱
4.FDA又警告我国两家API制造商!一家“硬气”表示:将放弃美国市场!
5.4例死亡、30起重伤!




Being科学公众号目前已经有多个交流群(好学,有趣的生物医药人才在这里聚集)。进群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姓名/昵称-企业/高校-具体研究领域/专业”,此群仅为科研交流群,非诚勿扰。



发现“分享”“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yl23455永利官网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页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页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页
    AI应用帮助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