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资料”,生物医药资料大合集,限时领取
美国临近11月大选,正值《生物安全法案》针对中国条款立法前景不明朗之时,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Mike Johnson),在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活动上郑重承诺,将于年底前对该项颇具争议的法案进行投票表决。
他强调了对生物安全领域的坚定支持,并透露将进一步推动涉及中美关系的相关立法议程,为2024年的选举周期铺垫。
约翰逊周一在哈德逊研究所的演讲中明确指出:“我们将就《生物安全法案》进行投票,该法案旨在终止与受敌对势力影响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的联邦合同。”
他指出,该法案由前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年初提出,旨在切断与美国视为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中国生物技术企业的政府合同,特别是那些“受制于对手并可能危及美国民众医疗安全”的企业。
该法案还意图通过国家安全考量,限制中国设备及服务在美国生命科学市场的准入,当前已点名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等研发及制造承包商,并暗示未来可能纳入更多相关企业。
尽管《生物安全法案》在国会两党内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此前作为2025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修正案进行的投票尝试已在六月未能成功。尽管NDAA在参议院仍有推进空间,但作为独立法案单独投票的前景被普遍视为艰难。
自法案年初提出以来,行业观察家持续担忧其可能导致的西方制药业与中国服务提供商脱钩的复杂挑战。根据当前法案条款,美国及其他国家制药企业需在2032年前终止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以保持其在美国医疗体系中的参与资格。
此外,L.E.K. Consulting的最新研究显示,该法案已显著削弱了美国生命科学界与中国企业合作的信心,降幅高达30%至50%。调查通过让生物制药公司以0至10分评估与中国合作伙伴合作的信心,并将结果与法案讨论前基线水平对比得出上述结论。
美国公司对与中国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合作的信心下滑最为严重,其次是合同研究机构(CRO)及药物开发伙伴。
尽管L.E.K.团队认为《生物安全法案》在2024年大选前通过的可能性“不大”,但仍强调,鉴于生物制药行业的长期规划与复杂周期,相关企业、服务提供商及投资者需充分考量这一潜在重大监管变动的影响。
免责声明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