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龙化成成立于2004年,由楼柏良博士和楼小强博士这对海归兄弟在北京共同创立。2000年前后,全球大型制药公司为降低高昂的研发成本、加快新药研发速度,CRO这一模式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主流。康龙化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从最基础的化学合成服务起步。初期,公司专注于为跨国药企提供化合物设计、化学合成、工艺开发等实验室研究服务。
一、营收情况分析
康龙化成近日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再次向市场展示了其作为全球领先的药物研发服务平台的综合实力与战略雄心。
据yl23455永利官网数据库统计,2025年上半年,康龙化成实现营业收入64.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93%;其中2025年Q2营业收入33.42万元,较2025Q1环比增长7.85%。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6.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66%,同比环比均保持较快增长。
结合近5年的营收和净利润的情况,公司的营收从2020年的51.34亿元增至2024年的122.8亿元,2025年上半年已达2024年全年的52.45%。从整体的营收对比情况来看,虽然营收完成的比较好,但是营收增速从2020年的36.64% 逐步放缓至2024年的6.39%,2025年上半年增速略有回升至14.93%。
净利润增速波动较大,2020-2021年高速增长分别为58.51%和67.46%,2022-2023年增速骤降至个位数,仅6.01%、6.51%,2024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比-26.82%。
2025年上半年报告期内,公司调整业务重心,实验室服务实现营业收入38.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46%;其实验室服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10%,新签订单增长势头向好,整体业务有望稳步恢复。
这5年是康龙化成处于从高速增长过渡至高质量增长的阶段。营收增速放缓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增长质量的提升,如核心业务毛利率的稳步提高和客户结构的优化等等。
二、研发情况
在CXO行业,“研发投入”向来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隐形标尺。康龙化成的研发费用从1.05亿增至2.51亿,年均增速超40%
2020年前后,全球CXO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加速期”。彼时的康龙化成虽凭借“全链条服务”跻身全球第四,但核心收入中实验室服务收入占比仍然较高。2020-2023年的“高强度研发投入”是康龙化成从“规模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的关键一步。改阶段其重点布局AI+药物发现、自动化实验、基因治疗CDMO例如AAV载体生产技术等领域。
2024年其,康龙化成研发费用增速骤降至4.68%,仅比2023年增加0.21亿,创5年新低。2023年起全球生物医药融资进入“冰封期”,Biotech企业研发投入收缩,CXO订单增速放缓,“降本增效”四个字深深的刻进了每一个企业的骨子里,康龙化成也不例外。
2025年上半年,随着全球生物医药融资回暖,其研发投入增速同步反弹至20.53%。新兴业务需要持续加码,生物药CDMO、基因治疗CRO等高毛利业务仍需加大投入以扩大领先地位。
未来,随着AI、基因编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康龙化成的研发投入方向或将定义下一阶段的CXO行业竞争规则。
三、业务布局
目前康龙化成CMC服务涉及药物分子或中间体有641个,其中临床前项目占据60%左右,达到409个,临床Ⅰ/Ⅱ期项目达到188个,临床Ⅲ期项目有21个,整体有超过20个项目进入了工艺验证和商业化阶段。这组漏斗式的数据也证明了其项目之多且业务的接续性也都比较不错,项目交付也都比较顺利。
除此之外,报告期内公司临床试验服务正在进行的项目达到1027 个,包括 89 个 III 期临床试验项目、389个 I/II 期临床试验项目和 549 个其它临床试验项目,包括 IV 期临床试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优化组织结构和提升服务效率,并通过中美双报稳步在美国市场上开拓,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人才布局
技术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康龙化成的人才布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多年来持续引进海内外高水平的人才,逐步提升全球服务的能力。
目前公司总员工数达到2万2千多人,其中研发、生产和临床服务人员超2万人,占公司总人数的90%以上,这组数据惊人地凸显了康龙化成作为知识和技术驱动型企业的核心特质,也是公司未来强有力的竞争力来源。
这“90%”远不止是一个比例,超过2万人的技术与生产团队,也远不止是一个规模数字,更是康龙化成战略布局的直观体现。这种极高的人才密集程度,也意味着巨大的管理挑战和成本压力。未来市场也会更关注其的核心产出比例和业绩答卷,希望康龙化成能够在其战略布局下越走越稳健,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www.pharmaron.cn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