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时美施贵宝正式提交纳武利尤单抗参与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的申报材料,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策略的转变,更反映出国产创新药崛起带来的竞争压力。随着近20款国产PD-1纷纷以“地板价”入围医保,O药是否能在价格与价值之间找到平衡?这场谈判,不仅是企业的一场“价格博弈”,更将重新定义中国肿瘤免疫治疗的未来格局。
一、从“绝不进医保”到主动申报
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PD-1抑制剂,2014年7月在日本获批,2018年6月登陆中国市场,凭借先发优势和在全球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在国际市场上风光无限,获批了包括肝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食管癌、尿路上皮癌等在内的多种实体瘤治疗适应症,被视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明星产品”。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短短几年间,中国PD-1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产PD-1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迅速凭借价格优势和医保覆盖在本土市场开疆拓土。自2018年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获批上市,打破外资垄断后,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等多款国产PD-1相继登场,并纷纷通过医保谈判,以“以价换量”策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这些国产PD-1在价格上大幅低于O药,年治疗费用普遍控制在较低水平,极大提升了患者可及性。
相比之下,O药虽在全球拥有先发优势和丰富适应症,但在中国市场却未能形成规模优势。由于未进入医保,患者需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这使得其市场拓展举步维艰,市场份额持续被挤压。在国内PD-1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O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被众多国产竞品瓜分,甚至一度在医院的市场份额下滑至3%左右。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O药此次主动申报2025医保谈判,既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也是着眼未来的战略布局。若能成功进入医保,O药将借助医保的强大杠杆作用,迅速扩大患者群体,提升产品销量,重新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即便谈判结果不理想,此次申报也释放出O药重视中国市场、积极求变的信号,为后续市场策略调整埋下伏笔。
二、临床数据亮眼,但“真实世界”能否复制?
在O药此次医保申报材料中,一系列临床研究数据无疑成为其最大“底气”。以肝细胞癌一线治疗为例,CheckMate9DW研究成绩斐然,在亚洲人群中,O药联合伊匹木单抗(O+Y)方案中位总生存期(mOS)达到34.0个月,而对照组仅为22.5个月,生存获益显著。在MSI-H/dMMR结直肠癌领域,CheckMate-BHW研究同样表现出色,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长达54.1个月,远超化疗组的5.9个月,为患者带来了更持久的疾病控制。此外,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CheckMate-743研究显示非上皮样患者4年总生存率提升至14%,而化疗组仅为1%,O药联合疗法让更多患者看到了长期生存的希望。
这些数据表明,O药在临床试验设定的条件下,确实展现出了卓越的疗效,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然而,临床试验往往在严格筛选的患者群体、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和密切的医疗监测下进行,与复杂多变的真实世界存在一定差距。真实世界中,患者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基因背景等千差万别,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治疗过程也难以做到完全标准化。因此,这些来自企业发起研究的临床数据,能否在真实世界中得以复制,仍需打一个问号。
特别是O药的双免疫方案(O+Y),虽然疗效显著,但安全性管理较为复杂。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种类繁多,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如皮肤、胃肠道、内分泌系统等,且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难以预测,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这对我国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可能面临一定挑战。而医保部门在评估O药性价比时,安全性管理的难易程度和医疗成本必然是重要考量因素。若不能有效解决双免疫方案在真实世界中的安全性问题,即便临床数据再亮眼,也可能影响其医保准入的顺利程度。
三、O药能否打破“进口原研不降价”魔咒?
在当下的中国PD-1市场,价格无疑是决定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医保准入的关键因素。目前,医保目录内PD-1药物的年治疗费用已成为患者和医保部门关注的焦点。以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肝细胞癌治疗为例,其年治疗费用约为22万元,这一费用水平在医保目录内具有一定代表性,也是O药此次医保谈判中难以回避的价格参照系。
O药作为进口原研药,其成本结构与国产PD-1存在显著差异。在全球市场,O药的定价策略往往基于研发成本回收、市场独占期利润最大化以及维持全球品牌价值等多重因素考量。百时美施贵宝在O药的研发过程中投入了巨额资金,从药物靶点发现、临床前研究到多期临床试验,漫长的研发周期和高昂的研发失败风险,都使得O药在全球市场的定价维持在较高水平,以确保企业能够实现盈利并持续投入后续研发。
然而,中国医保的“以量换价”逻辑与O药全球定价策略背道而驰。医保部门凭借庞大的参保人群和潜在市场需求,期望通过谈判促使药企大幅降低药价,以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让更多患者受益。这种以市场规模换取价格优惠的模式,在国产PD-1的医保谈判中已得到充分体现,多款国产PD-1通过大幅降价成功进入医保,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
对于O药而言,若想成功入围医保,打破“进口原研不降价”的魔咒似乎成为必然选择。若不能在价格上做出足够让步,即便其临床优势突出,医保部门也难以将其纳入医保目录,毕竟医保基金需要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优先保障性价比更高的药物。但大幅降价又可能冲击其全球价格体系,影响企业在其他市场的利润和品牌形象,这让O药陷入两难境地。如何在满足医保降价要求与维持自身商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O药在医保谈判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也将成为决定其能否成功进入医保的关键所在。
四、若成功入围,将如何搅动PD-1市场格局?
如果O药成功入围医保,无疑将在PD-1市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深刻改变现有市场格局。
对于国产PD-1而言,O药的入局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迫使它们进一步优化价格与适应症布局。在价格方面,国产PD-1原本凭借低价策略在医保市场占据一席之地,O药若大幅降价进入医保,国产PD-1为保持竞争力,可能不得不再次下调价格,以价换量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适应症布局上,国产PD-1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拓展新适应症,以差异化竞争应对O药挑战。例如,恒瑞医药可能会加快卡瑞利珠单抗在更多癌种辅助治疗、联合治疗方面的研究;信达生物或许会聚焦信迪利单抗在罕见肿瘤、特定基因突变肿瘤领域的突破,力求在适应症覆盖上与O药形成错位竞争。
在临床应用层面,O药的加入将加速“免疫双药联合疗法”(如O+Y方案)在中国临床的普及。目前,国内免疫双药联合疗法尚处于推广初期,受限于药物可及性、安全性认知和治疗成本等因素,应用范围相对有限。若O药进入医保,其联合疗法的治疗成本将有所降低,更多医疗机构和患者将有机会尝试这一创新治疗模式。这将促使国内医疗机构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提升对免疫双药联合疗法的诊疗能力,推动肿瘤治疗从传统单药免疫治疗向更高效的联合治疗模式转变。
从医保目录整体竞争力来看,O药成功入围将提升医保目录内PD-1的整体水平。医保部门通过谈判将O药纳入医保,必然要求其在临床价值、性价比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这意味着医保目录内PD-1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为肿瘤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治疗选择。同时,O药丰富的全球临床经验和先进的治疗理念,也将为国内肿瘤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肿瘤治疗向国际更高标准迈进,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