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23455永利官网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激活未来引擎丨“新赛道、新审批、新模式”,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走上快车道

    合成生物
    06/26
    18
    合成生物制造
    凭借超越生命科学边界的特性
    利用细胞创造“超级工厂”
    开启了“万物皆可造”的
    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时代
    在这一时代浪潮下
    合成生物这一新质生产力
    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北京市、昌平区
    协同锚定生物制造的
    新赛道、新审批、新模式“三新”理念
    聚焦聚力
    打造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引领区
    昌平区
    作为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主要承载区
    构建“八个一”产业支撑体系
    合成生物制造赛道率先领跑

    稳步形成产业集群



    领跑新审批

    双提升筑首例快车道

    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元合成)是一家年轻的创新企业,它瞄准了阿洛酮糖生产难、成本高的痛点,通过创新的合成生物学技术攻克传统生产阿洛酮糖转化步骤复杂、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难题,让普通人也可以享用这款热量几乎为零的天然稀有糖。

    “我们通过改造微生物菌株,让‘细胞工厂’直接‘吞食’葡萄糖生成阿洛酮糖。”微元合成战略发展部总监崔维敏介绍,新技术将传统的两步反应缩减为一步,转化效率从10%提升至80%,剩余的葡萄糖则被菌株代谢,彻底解决了分离难题。采用这一全新技术后,阿洛酮糖的成本将下探50%。

    然而,因相关法律法规在新食品领域的限制,导致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在新食品原料生产、应用等方面存在无审批路径等难题。在微元合成申报合成生物法阿洛酮糖时,企业面临相关菌种安全性评估、系统性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及人群食用安全性研究等多环节、多部门审批难题。

    为了帮助企业快速审批,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与市卫健委通力合作,协助企业与国家卫健委沟通,梳理阿洛酮糖审批中的关键节点,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积极协调国家卫健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合力推动阿洛酮糖的新食品原料审批。

    同时市卫健委成立市级专班,组织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微元合成新食品原料阿洛酮糖的毒理学实验及人群食用安全性实验,将原计划15个月的阿洛酮糖毒理学研究任务,提前至7个半月完成,形成全套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技术报告,为新食品原料申报奠定基础。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将阿洛酮糖作为新食品原料的申请纳入公开征求意见范围,释放出这一健康糖或将获批的积极信号。

    未来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审评审批方面,通过区、市、部三级联动,打通全国“首例”阿洛酮糖新食品原料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了审批新模式、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在此基础上,开辟了合成生物“三新食品”(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申报途径,破除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链落地瓶颈,为其他新食品原料的审评审批打造样板。此举也进一步畅通我国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在新食品领域的行政审批流程,推动创新实践与政务服务质效“双提升”。



    瞄准新赛道

    高耦合建合成产业链

    根据全球知名的数据分析机构CB Insights分析数据,2019-2024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28.8%,预计2028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合成生物作为一个新兴且极具潜力的领域,正逐渐崭露头角,吸引着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更是未来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从产业最新进度来看,合成生物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昌平区抢抓机遇,瞄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需求,于2023年11月发布《昌平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于2024年1月发布《昌平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产业集群发展、产业创新能级提升、企业创新活力激活等十大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十条”。市科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局于2024年9月联合发布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专项政策。

    市、区两级精准协同施策,高耦合打造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以“市区协同+产业落位”为突破口,《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与昌平区重点构建的“八个一”产业支撑体系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市区政策协同优势,有力地支持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引领产业链的“火车头”。

    昌平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在空间、平台、生态和产业聚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围绕生物基新材料、胶原蛋白、生物育种、气体发酵等细分领域,昌平区已聚集120余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2024年全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收入超60亿元,固定资产投入项目17个,投资超43亿,已初步形成集群,成为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名片。



    锻造新模式

    高协调促五链融新质

    如何有效支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市区协同聚焦产业链、政策链、服务链、创新链、资金链“五链”融合共促,发挥好引领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效能,不断打造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名片。

    产业链上,昌平区建立合成生物产业专班通过存量培育和招商引资,2025年新引进合成生物制造企业15家
    政策链上,市区协同服务企业精准申报政策,新型基因编辑核心技术企业齐禾生科获得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区政府产业政策共1.66亿元资金支持
    服务链上,围绕产业共性需求,聚焦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等重点环节,正在搭建菌株构建筛选、质谱检测技术应用、胶原蛋白生物制造等13个关键共性服务平台,未来将聚焦产业需求和卡点堵点,不断完善平台支撑体系。

    创新链上,微元合成围绕阿洛酮糖等稀有物质原料的创新菌株打造“细胞工厂”并已掌握合成生物元件库和代谢模型、酶分子改造与筛选技术等多项合成生物底层技术。吉态来博在二氧化碳高效生物转化制蛋白的技术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并在全球生物固碳技术领域有重大突破。齐禾生科的高油酸大豆、抗白粉病小麦等共取得5项基因编辑安全证书
    资金链上,昌平区充分发挥科技产业母基金引导作用,昌平母基金投资昌平医疗企业130余家、投资超过37亿元,面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两支总规模6亿元科创基金注册设立,打造更具规模的市场化基金群。通过“五链”高效协同,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持续擦亮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名片。
    站在新的起点,昌平将聚焦聚力“攻关未来技术、发展未来产业、聚集未来人才”目标,以市区协同撬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新质领跑,加快产业空间载体建设,强化配套服务供给;夯实技术服务平台体系,解决发展共性需求;加大人才金融支持力度,加快企业培育壮大;营造产业生态良好环境,塑造引领示范品牌;夯实部市区协同服务模式,打造北京合成生物制造政策高地,将昌平区打造成为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引领区,在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局中做出新贡献。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视频,尽在北京昌平视频号,欢迎关注~



    长按下方二维码
    安装“北京昌平”掌上服务APP

    轻松畅享一站式本地服务

    记者:石晶
    微信公众号:beijingshichangping
    投稿联系QQ:2920063896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yl23455永利官网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十五五战略规划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8.25-2025.08.31)
        2025-08-31
        24页
      • 2025年8月仿制药月报
        2025-08-31
        14页
      • 2025年8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8-31
        32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8.18-2025.08.24)
        2025-08-24
        28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8.11-2025.08.17)
        2025-08-17
        20页
      专利数据服务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