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强生(Johnson & Johnson)在美国新泽西州提起诉讼,指控韩国三星Bioepis违反协议,非法授权第三方医疗企业销售其自有品牌的Stelara(乌司奴单抗)生物仿制药。
Stelara是强生旗下杨森制药(Janssen)开发的IL-23靶向疗法,用于治疗克罗恩病、银屑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2023年全球销售额高达108亿美元。
根据三星Bioepis与杨森制药于2023年11月达成的和解协议,三星Bioepis被允许,在2025年2月22日之后、在美国市场推出Stelara的生物仿制药。
然而,三星Bioepis近日与一家未透露名称的“垂直整合健康集团”达成合作,提前以自有品牌销售其仿制药Pyzchiva,并于本周一正式上市。强生指控此举“明显违反协议”,构成“秘密且故意的违约行为”,可能对Stelara的市场份额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强生强调,三星Bioepis未对授权行为做出合理解释,且未提前告知,导致其面临市场份额流失,及仿制药市场竞争失衡的风险。强生要求法院颁布禁令,阻止相关交易,并寻求赔偿。
强生的诉讼,正值Stelara仿制药密集涌入美国的关键节点。
除三星Bioepis的Pyzchiva外,Biocon Biologics的同类型产品Yesintek亦于同日上市。而安进(Amgen)的Weglana更早一步,已于上月获得FDA“可互换性”认证,允许药房无需医生处方变更即可直接替换原研药。此外,Accord BioPharma的Imuldosa、Teva与Alvotech的Selarsdi、Celltrion的Steqeyma等竞品也蓄势待发。
行业分析指出,随着多款生物仿制药陆续进入市场,Stelara的定价优势可能被削弱,其市场主导地位或面临显著冲击。
强生财报显示,Stelara在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已同比下降6.5%,预计仿制药全面上市后,营收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为应对Stelara收入下滑,强生正加速转向其他创新疗法。
其抗IL-23/CD64双靶点药物成为重点押注对象。该药于2023年9月获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并已在银屑病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此外,强生还在推进多款自身免疫疾病管线的研发,试图通过产品组合多元化缓解仿制药冲击。
目前,案件尚未进入审理阶段,但结果可能对全球仿制药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强生能否守住Stelara的“最后防线”,抑或仿制药企业凭借灵活策略实现突围,仍需持续观察。
参考消息:
http://www.biospace.com/policy/j-j-takes-samsung-bioepis-to-court-over-unlawful-stelara-biosimilar-sublicense
免责声明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