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运动神经元进行性死亡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约 1177 万人受其影响。尽管病因尚未明确,但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被认为是重要诱因。
本月早期,于MedRxiv发表了一篇题为《Coffee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later age-at-onset of Parkinson’s disease》的新研究,揭示了咖啡消费与 PD 发病年龄(AAO)之间的潜在关联,为探索疾病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团队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模型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涉及 27,693 名欧洲血统个体),分析了咖啡摄入量与 PD 发病年龄、风险及进展的因果关系。
结果显示,咖啡消费与 PD 发病年龄显著相关:每日咖啡摄入量每增加一杯,PD 发病年龄平均延迟约 1.91 年(OR=1.91,95% CI 1.53-2.38)。然而,研究未发现咖啡消费与 PD 患病风险存在因果关系。
为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研究通过排除多效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加权中位数法和 MR-Egger 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结合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排除遗传易感性干扰。
结果一致表明,咖啡对 PD 发病年龄的延缓作用独立于遗传背景,且不会增加患病风险或加速病情恶化。
潜在作用机制
咖啡因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两种机制实现:
腺苷受体拮抗:咖啡因是腺苷受体(尤其是 A2A 亚型)的竞争性拮抗剂。在 PD 患者中,腺苷 A2A 受体的过度激活与神经炎症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相关。
咖啡因通过阻断该受体,可抑制胶质细胞活化和促炎因子释放,从而减轻神经元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性腺苷 A2A 受体拮抗剂 Istradefylline 已被多个国家批准用于改善 PD 的运动症状,其疗效间接支持了这一机制的合理性。
多巴胺能调节:咖啡因可能通过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发挥保护作用。
PD 的核心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而咖啡因可增强多巴胺的释放或延长其作用时间,改善运动功能。
此外,观察性研究发现,PD 患者体内咖啡因及其代谢物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提示咖啡因代谢异常可能与疾病进展相关。
上述两种机制可能共同作用,延缓 PD 运动症状的出现,但不影响疾病整体风险或进展。
例如,腺苷受体拮抗主要针对症状发作的时间点,而非神经元死亡的根本进程;多巴胺能调节则可能通过代偿性增强多巴胺功能,暂时缓解症状。
研究未发现咖啡消费与 PD 风险或进展的关联,进一步表明其作用靶点可能集中于症状显现阶段,而非疾病易感性或病理进程。
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仍存在局限性:
样本局限性:数据仅覆盖欧洲血统人群,结论需在其他种族中验证;
多效性风险:虽排除已知多效性 SNP,但残留影响无法完全排除;
临床转化不足:遗传预测的咖啡摄入量与实际饮食实践的关联尚不明确。
未来研究需关注前驱期人群(如 REM 睡眠行为障碍患者),探索咖啡是否能延缓 PD 临床症状的转化,并分析性别差异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影响。
此外,结合 LRRK2 等遗传亚型分层研究,或可进一步揭示咖啡的保护作用机制。

总之,该研究首次通过遗传学证据证实,咖啡消费可能通过调节腺苷受体和多巴胺系统延缓 PD 发病年龄,但不会降低患病风险或改变疾病进程。
这一发现为 PD 早期干预提供了新靶点,但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实际应用价值。对于普通人群,适量饮用咖啡或可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及潜在药物相互作用。
论文链接:
http://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5.02.07.25321819v1.full
免责声明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