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兰素史克(GSK)与合作伙伴iTeos Therapeutics宣布:终止抗TIGIT抗体belrestotug的全球开发计划,其二期临床试验数据不及预期。虽然联合治疗在客观缓解率(ORR)上显示出改善,但无进展生存期(PFS)未达到临床意义的预期水平,经双方评估后决定终止。
根据双方披露的信息,关键二期试验结果显示,belrestotug与抗PD-1抑制剂Jemperli联合治疗PD-L1高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时,虽然ORR(客观缓解率)作为主要终点持续改善,但PFS(无进展生存期)未达到开发者设定的临床意义阈值。另一项针对PD-L1阳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二期试验中期分析也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疗效趋势低于预期响应率阈值,进一步加剧了研发困境。
基于上述数据,GSK和iTeos决定终止所有包含belrestotug的临床试验队列,包括一项正在进行的三期研究——该研究原计划评估belrestotug联合Jemperli作为一线疗法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的疗效。这一行动直接导致双方终止四年前达成的合作协议,GSK此前为此支付了6.25亿美元的预付款。
TIGIT(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作为继PD-1/PD-L1之后的新一代免疫检查点,曾被寄予厚望。四年前GSK与iTeos达成合作时,该领域正处于热度巅峰,百时美施贵宝、吉利德、默沙东和罗氏等巨头均积极布局,试图通过阻断TIGIT-PVR信号通路扩大免疫治疗受益人群。然而,早期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疗效优势未能转化为生存获益。
罗氏的tiragolumab在多项III期试验中失利,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适应症,最终被迫调整开发方向;百济神州的ociperlimab因III期试验未达总生存期终点,累计20.9亿元研发投入付诸东流;默沙东也因安全性问题终止了vibostolimab的开发。
前途充满荆棘,但部分企业仍坚守TIGIT赛道,继续探索。吉利德与Arcus Biosciences合作的domvanalimab正在推进多项晚期试验,包括针对NSCLC的III期研究;阿斯利康的TIGITxPD-1双抗rilvegostomig则在非小细胞肺癌、胆道癌等适应症中开展III期临床试验。他们正试图通过联合疗法或双抗设计克服单一靶点的局限性。
此次GSK与iTeos的终止研发,无疑说明:即使是热门靶点,若缺乏严谨的临床设计和生物机制验证,也可能陷入“高开低走”的困境。未来,TIGIT抑制剂的成功或将依赖于跨学科合作、个体化治疗策略及新型联合方案的探索。
参考消息:
https://www.fiercebiotech.com/biotech/gsk-axes-tigit-drug-midphase-survival-data-disappoint-promoting-partner-iteos-cut-costs
免责声明
Being科学公众号目前已经有多个交流群(好学,有趣的生物医药人才在这里聚集)。进群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姓名/昵称-企业/高校-具体研究领域/专业”,此群仅为科研交流群,非诚勿扰。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