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4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宣布冻结哈佛大学22亿美元多年期拨款及6000万美元合同资金,这是特朗普政府"打击反犹主义联合工作组"继3月对哥伦比亚大学实施4亿美元资金制裁后,对美国高等教育界发起的又一次大规模财政打击。
根据美国教育部披露的《整改要求清单》,哈佛需在14天内完成九项整改:包括终止"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项目、禁止校园抗议佩戴面罩、改革招生制度、向联邦政府提交所有国际学生档案等。
这一举措直接冲击了哈佛每年120亿美元的科研预算,超过400个癌症、传染病等领域的研究项目面临停摆风险。哈佛大学官网发布的预警显示,若资金冻结持续六个月,该校医学院将被迫裁撤15%的研究岗位,公共卫生学院将损失30%的疫苗研发经费。
政策背后的深层矛盾
特朗普政府在4月11日致哈佛的公开信中指责该校"系统性纵容反犹主义",但实际整改要求已远超反歧视范畴。例如:
学术自由干预:要求哈佛取消"中东研究"等17个学科的独立招生权,由联邦机构审核课程设置;
治理结构改革:将学生代表在校务委员会的席位从30%削减至5%;
国际学生监控:要求每月提交所有持F-1签证学生的社交媒体活动报告。
这些要求被哈佛校长艾伦·加伯斥为"对学术自治的全面侵犯"。他在4月14日的公开信中强调:"若接受这些条件,哈佛大学将沦为联邦政府的政策执行工具。"
截至4月16日,特朗普政府已对常春藤联盟6所高校实施资金制裁,累计冻结金额达120亿美元。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4月10日发起集体诉讼,指控政府"将联邦资金武器化"。诉状指出,特朗普政府选择性援引《民权法案》第六章,对支持巴以和平抗议的高校实施政治报复。
目前,资金冻结已引发全球学术合作震荡。跨国研究项目:哈佛与牛津大学的癌症基因组联合研究因资金链断裂暂停;国际人才流失:该校工程学院23名外籍教授收到以色列高校的高薪邀约;学术出版受阻:《哈佛公共卫生评论》因运营经费短缺,宣布推迟2025年所有特刊。
为应对危机,哈佛计划发行7.5亿美元债券、开放532亿美元捐赠基金等方式填补资金缺口。但财务副校长保罗·芬格警告:"这将严重削弱学校对长期科研项目的投入能力。"
免责声明
Being科学公众号目前已经有多个交流群(好学,有趣的生物医药人才在这里聚集)。进群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姓名/昵称-企业/高校-具体研究领域/专业”,此群仅为科研交流群,非诚勿扰。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