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Sarepta Therapeutics宣布,其已获批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基因疗法Elevidys的一名患者因急性肝衰竭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基因疗法安全性的新一轮关注,公司股价随之暴跌22%,但行业分析师仍认为该疗法的“获益-风险比”尚未失衡。

Sarepta在声明中指出,该患者的死亡与急性肝损伤相关,但强调这“并非新的安全信号”。Elevidys及其他使用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的基因疗法,已知存在急性肝损伤风险,相关警示此前已标注于药物说明书中。
公司表示,尽管这一案例反映了“Elevidys此前未报告的严重肝损伤程度”,但患者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也可能是致死因素之一。CMV可引发肝脏损伤,目前尚无法完全排除其与药物反应的叠加效应。
Sarepta已向卫生监管机构上报死亡事件,并计划更新药物标签以“更准确反映此案例”。公司对患者死亡表示“深切悲痛”,同时坚称Elevidys的整体获益风险比“仍保持积极”。
消息公布后,Sarepta股价开盘即暴跌22%至78.54美元,创下近期新低。不过,部分分析师认为市场反应可能过度。
BMO资本市场的报告指出,Elevidys的临床价值依然显著,且患者的CMV感染可能减轻药物直接责任。报告还提及,诺华旗下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疗法Zolgensma在2022年也曾报告两例患者死亡,但该药物目前年销售额仍超10亿美元,显示市场对基因疗法的风险容忍度较高。
Jefferies分析师则认为,死亡事件可能导致投资者对Elevidys安全性产生疑虑,从而持续施压股价,但若未来确认死亡与药物无关,情绪或将逆转。此外,Jefferies强调,肝损伤通常出现在Elevidys治疗的前90天内,通过严格监测或可控制风险,而杜氏肌营养不良领域的高未满足需求仍为Sarepta提供长期利好支撑。
Elevidys并非首个与死亡事件关联的杜氏肌营养不良疗法。2021年,辉瑞因一名患者死亡暂停其基因疗法PF-06939926(后更名为fordadistrogene movaparvovec)的Ⅰb期试验。2024年3月,该疗法在Ⅱ期DAYLIGHT试验中再致一例死亡,随后Ⅲ期CIFFREO试验因疗效未达预期被终止。
2022年,非营利机构Cure Rare Disease研发的CRISPR基因疗法在FDA批准试验中导致唯一受试患者死亡,2023年研究推测AAV载体或引发致命免疫反应。这些案例凸显基因疗法在突破性疗效背后的复杂风险,尤其是AAV载体可能引发的肝毒性、免疫过度激活等问题。
尽管争议不断,基因疗法仍是罕见病治疗的核心方向。Elevidys作为首个获批的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疗法,其通过单次注射递送微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的设计被视为里程碑。Sarepta此前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部分患者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但个体反应差异较大。
此次死亡事件或将促使监管机构强化对基因疗法的风险监测要求,尤其是在患者筛查(如排除活动性感染)和用药后肝功跟踪方面。行业亦需探索更精准的载体技术或联合免疫抑制方案,以降低毒性风险。
目前,Sarepta正积极推进Elevidys的标签扩展申请,试图将适用人群从4-5岁儿童扩大至更广泛年龄段。此次风波能否影响监管决策尚未可知,但基因疗法在拯救生命与规避风险间的艰难平衡,注定持续成为焦点。
免责声明
Being科学公众号目前已经有多个交流群(好学,有趣的生物医药人才在这里聚集)。进群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姓名/昵称-企业/高校-具体研究领域/专业”,此群仅为科研交流群,非诚勿扰。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